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8)

[系列全文]

Bailey, Kenneth E.
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Gospels

全書目錄

Part 3: The Lord’s Prayer
8. The Lord’s Prayer: God’s Holiness: Matthew 6:9

上星期很忙,遲了貼上撮要,現在繼續。

在這章,Bailey先比較主禱文中的六個祈求和當時猶徒教的「十八祝禱文」。耶穌作為熟悉「十八祝禱文」的猶太人,祂對這禱文的加增或刪減能突顯祂所強調的重心信息。跟「十八祝禱文」不同,耶穌再次在主禱文中「去錫安化」(de-Zionized)。或者說,祂教導門徒禱告的聚焦點不再是耶路撒冷或是聖殿。另外,恕罪,出奇地跟饒恕他人之罪連在一起,這跟「十八祝禱文」截然不同。還有,主禱文中再沒有哀求神攻擊敵人,亦沒因著子民的受苦而有要求神為他們爭戰。Bailey看耶穌在主禱文中這樣的增和減,是讀者了解祂事工獨特性的好指引。

進入關於「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的討論。Bailey提出這是divine passive的句法。這祈求實際上是祈求主聖化祂自己的名(註:這不同於和合本的翻譯。不是「願人尊」,而是「願你的名被(神自己)聖化」)。但為何要聖化呢?

從結36.16-23可以了解,這是因為神的子民沾污了神的名,叫神蒙羞。但怎樣聖化?沒有人可以聖化神的名,只有神自己可以這樣作。換句話說,祈求「聖化神的名」就是說祈求神自己作出行動。

然而,這樣的祈求也牽涉人的回應。用賽6.1-10為例,當先知以賽亞經歷神顯示自己的聖潔時,亦帶來了先知對自己不潔的認識。等待神的潔淨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差遣。人是需要回應這差遣的。於是當人呼求上主再一次顯示祂的聖潔,人就是預備著一種如以賽亞經歷一樣的參與。

再比較主禱文首兩句,Bailey留意這是耶穌教導上主的愛(天上的亞爸)和聖潔(願你的名為聖)的特質。但聖潔和愛怎能並存?借用何西亞先知為例,Bailey指出,當「聖潔—愛」(holy love)的神遇見不潔的創造,聖潔使祂不能坐視不理(不同於溺愛),而因著愛,所以神主動拯救(單單聖潔則不會)。

對我來說,不是聖潔與愛怎樣可以並存,相反,聖潔和愛必需要同時出現,救贖才有可能。

Tags: , ,
Filed by edmund at 3.23 pm under Faith |

No Comments

Reply to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