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國度心

曾經,我上過的一個教會,沒有明星牧者,用的是最古老的團契模式。在一個留學的年代,在北美一個不大也不少的城市,服事一群群的華人學生。

一代又一代的留學生,在教會裡信主,被造就,成長;

然後,學成回港,沒有多少個會為這不大不少的城市而留下。

一代又一代的建立,一代又一代的被送走。

二十年後,再看看這個教會所造就的,幾多的牧者、宣教士、機構同工,人才輩出。

我為當年的牧者,導師感恩;因為你們有的,不是「山寨王」的狹隘主義,而是胸懷普世的國度心。

但願,有更多這樣的教會、

有更多這樣的人。

Tags:
Filed by edmund at 7.40 pm under Faith |

13 Comments

  1. 阿們!!

  2. 真的要說聲 Amen!

    但是,八九十年代北美教會興旺栽培出不少人材的景況,今日又能否再度重現?這跟移民潮有沒有什麼關係?

    我們今天努力忠心服侍一班年青人,2029年後是否一定會多一批牧者、宣教士和屬基督的領袖?

    時代轉變了,但人心是否不會變?

    不知我是否悲觀或只是未找到出路,我總覺得 Generation X 跟 Generation Y / Millenials 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無論是講熱誠、夢想、委身、負擔、責任感、願意犧牲、被造就性、對自我認識等各方面,都總是欠缺著什麼似的……

    屬於我們 Gen X 那一代的,年輕時非常仰慕、珍惜、並且願意跟隨身邊的 role model。今天的 Gen Y 是個 self-help 的 generation,他們根本不稀罕要 role model,也不需要別人 disciple 他們。你好心關心他們,他們會覺得可有可無。忠言逆耳的說話,他們又會覺得「你嗰套」(甚至係聖經嘅教導),根本唔 work 或適用於他們身上。總言之,做朋友或者可以,但請不要 interfere with my life and how I wish to live it.

    我真的不知道怎樣牧養這一代……

  3. 但願,有更多這樣的教會、

    有更多這樣的人。

    good

    Amen

  4. Anson,我深信,二十年前的那些牧者、導師們,也曾和今天的我們一樣的「迷輞」,根本不會有甚麼guarantee他們的耕耘,會成為日後的人才輩出。

    我欣賞的,是他們無私,也不計較的心懷。

    是「自以為不可為而為之」。

  5. haha…現在已夜深…
    很想回應很多
    但同時我在做功課…
    卻又很想回應Anson的comment..
    所以我嘗試一切從簡

    但是,八九十年代北美教會興旺栽培出不少人材的景況,今日又能否再度重現?
    我覺得是可以的, 那是絕對可以的, 只視乎我們有多依靠神, 而我們自身又會花上多少的努力…..

    另外….八九十年代北美教會興旺栽培出不少人材的景況…我覺得跟移民潮有著莫大的關係….
    而令到今時今日教會冇人, 又或者國語化…..也和移民潮有關…
    但並不是最大的因素…在我來說….至少..作為一個年青人的看法(我assume 25歲的我仍是年青人)..我仍是覺得問題是我們有多依靠神, 而我們又有多願意去付出和努力的問題

    對於2029年
    我實在不敢想太多, 畢竟在這方面, 我也是比較悲觀的…
    我只能勇敢, 又放膽的說, 2029, 2039, 一直下去……我都仍然會相信有神, 仍然會返教會, 仍然會有事奉(未必是主力的那群, 但這是我敢說而敢承諾的……….well…很多人只說不做, 也有很多人火熱過後不再, 但我離開了從前的教會, 跌到谷底, 天父仍捉緊我撐著我…..叫我找了家教會走了進去去和衪親近, 我知道, 衪在高處低處都伴著我….有點江湖味…卻實在是上刀山落油鑊都會在一起…..)

    我也是悲觀的, 卻沒有特別去分generation X, Y 和millenials..
    但可見的是….我身邊的人, (包括我在內) 和上一代的人很不同….
    我是比較直腸直肚的人 (但也不見得好)
    我所身處的世代…或比我再年青一點的….
    我們不停的在追求不同的事….打機, 拍拖, 名牌, 權力 (卻甚少追求屬靈上, 上一代/家人溝通和諧..和關心社會上事)

    熱誠? 我自己本身雖是一個宅男……但卻在身邊朋友當中算得上一個充滿熱誠/或熱血的知人…..
    可是要是我對身邊的人說….跌到, 再起身就可以了…..又或者….有熱誠就可以把事做得好….雖然路上很多困難…但不要緊…

    弟兄姊妹會”哦”, 又或是” 認同”…心中卻未必..
    朋友卻會直接的對我說: 你米傻啦….你估你係聖鬥士星矢? 負擔? 責任感? 你干嗎要負擔? 問題不在你身上呀…..當高官都只是問責而其實不是在負責的時候, 干嗎我們後生的要負責? 這是他們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願意犧牲? 干嗎要犧牲? 犧牲有什麼好? 有著數嗎? 我可以得到什麼?
    干嗎亞邊個邊個唔可以犧牲先要我犧牲先?

    而在我來說
    最大的問題.
    是現在的年青人不肯面對問題, 不會承認問題的存在.

    之前Alan Yu 問過一個問題..他問覺得以現在的情況下去
    我們的教會是會增長, 不變還是變差…
    知道結果嗎?
    結果…在我的那團體之中..
    只有我一個站在會變差的那一方..
    佔大多數的
    是站在中間不變和”增長”的那一方…

    老實說
    就是因為這個”答案”
    我更加的為未來擔心

    我想, 有盼望是好的
    只是
    大家都會漠視很多很現實的問題…
    不誠實去面對這些問題..
    到有一天, 真的有大問題……沒有人接手教會的時候
    他們會如何去選擇?
    留下?

    以我so far看到他們的性格和選擇pattern.
    他們當中有很多人會選擇離開….
    找一家”大一點的教會” , 做一個”消費者”
    維持著現有的那”不用負責”, 不用犧牲”的那一群……….

    暫時寫住咁多~

  6. alolos (Eric) 其實跟我在 email 裡正在為此題目已經展開一些討論,我建議轉貼在這裡繼續跟大家一起討論會更好。

    ——

    見到你咁夜都唔肯訓,心有感動有嘢想講,就知道你係非一般、且滿有熱誠的年青人啦。你說得對,很多年青人選擇逃避、不肯承認和正視問題、天真地樂觀、坐視不理、唔掂就過擋等,確是令到問題日趨嚴重的一些因素。這些也是令我頭痛的問題。

    我都相信改變人心的始終是神,因為人的影嚮力總有限。但我感受到的,若用個比喻來說,就好像撒種與土壤的問題。撒種的,我們當然仍繼續努力撒,倚靠神撒。但土壤真的很像變了質,撒極都像撒在石頭上,連芽都沒有。就是有多努力、付上幾多、有多依靠神,也似乎有點徒勞無工。或許要更加努力,花多200%的精力吧!我不知道……

    最吊詭的是,這代年青人的心底裡是極需要一些 role model, mentor, 和 discipleship 的,但當知道 discipleship 是要求 disciple 學習放下自己的想點想點,而嘗試聽 discipler 的話和跟隨 discipler 的腳蹤時,很多人便不願放下自己的 choice,不願放棄自己想要的那些慾望。

    很簡單地作個例:有青年領袖年頭 commit 了負責暑假一個大型活動,到了臨近暑假時,有朋友摟去日本玩,結果無影無綜,又沒有交帶,走咗就算。返到來又沒有解釋,還十分開心地跟朋友分享旅遊經歷。你好好聲氣同佢講,因為佢咁放飛機,攪到為佢去臨時頂上的弟兄姊妹好慘,希望佢會知道自己唔啱。但係佢會話,我唔覺得我有咩做錯喎,你有你嘅睇法,我有我嘅睇法。仲鬧返你轉頭,話「你都唔明我嘅!」,然後嬲爆爆走咗去。之後幾個月都唔採你。你話係咪激到爆血管呢?

    這是我對一些 Generation Y 的 frustration。

  7. 更改第四段第一句:

    有青年領袖年頭時「自己提議」(即冇人逼佢) 兼 commit 了負責暑假一個大型活動….

    Comment: 個問題係 priority 和 commitment 的問題。他們樣樣都想要,又想事奉,又想做 leader,又想去玩,但又唔想犧牲、唔想放棄或唔想二揀其一…… (唔係,其實有揀到,就係揀最少負擔、最多快樂的那個選擇。)

  8. 衷心的感謝Anson 和 alolos的討論。你們所說的,可以在很高層面的分析X、Y 、M代社會現象; 也可以是很個人的真實接觸。

    我也做過青年工作。不過,正如今天所有青年工作者一樣,我也沒有「絕招」和甚麼好方法。但有幾點,是我這十年間服侍的發現,可以傾傾:

    1) 我們正經歷極端分齡牧養的後遺症。這在北美華人教會中更甚,因為分齡以外,還有語言、文化的實際阻隔。每個年齡層的信徒,不斷在自己年齡層中打轉,越轉越深。結果以「家庭」作類比的教會,變為以「學校」的形式存在。 家的觀念沒有了,換來就是似學生、或學生家長對學校無止境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往往是偏面和個別的。

    2) 或者,Anson所說的「沒有承擔」確是年青人的常見現象。但我見到的,又是另一幅圖畫:這些年輕人要上班,或做project(校內、校外),卻不見得「神龍見首不見尾」;又例如(Anson 常投訴說)很多年青信徒有心事奉,卻往往喜歡做機構,甚至嚴格來說,是自己開壇新嘢。為甚麼?除了$作為動力(工作),會不會確實是因為我們加上太多掣肘?又或者,我們缺乏了給他們試,就算結果完全失敗,也給他們機會而不計較的心理準備?或者,很多時侯,都要勞動我們「執手尾」,若我們唔執又怎樣?可否先放一些stepping stones,不要他們一接就接個「死都要死點佢」的超大型聚會來負責?我留意,很多年青人自發的活動,確實是可以很有水準的。問題是這一代不喜歡在他們的「創作自主」之上,還有十幾廿個「導師,牧者,董事、顧問」在𥄫住…

    3)不論甚麼年齡,我都發現,其實最缺乏的是關係。正如我在(1) 所說,在教會,我們需要鼓勵不同年齡、不同背境的伙伴關係。不需要吓吓要以mentorship,discipleship名義推出。就是教會生活中,多一點不分年齡的活動,一齊做吓嘢,已是很好的開始,足矣!

  9. Vincent

    The generation and the 土壤 might be changed…but is there any new things under the sun?

    Jesus said, “…those who are healthy have no need for a physician, but those who are sick do…I came not to call the righteous, but sinners to repentance.”

    People think they are healthy and happy to live on their life with all the enjoyments and achievements, but the seeds had been planted to their heart and who knows when they will grow?

    Keep it up!!! Anson, be courage and strong!!! Add oil!!!

    The seeds will grow accordingly under His time.

  10. 可能不搭,但看著這長長的討論,只想起這句:

    1 Cor 3:6 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 7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 8 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 9 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

    Anson, have hope.

  11. well
    我仍是有盼望
    深信天父有衪的安排

    可能
    就像漫畫火鳳燎原中(講三國時代故事的)
    作者覺得其實曹操在濮陽大敗一戰..
    其實只為了練出一班在困難中更會親近他,更有作戰能力的士兵一樣..

    在這彎曲的世代..
    我們要努力守住, 努力捱下去
    因為首先可以為天父努力和捱下去(受苦?)是應當快樂的

    其次
    某程度上
    日久見人心
    要走的. 總會離去
    留下的, 卻留下了

    得閒”SUN”下我覺得是可以
    也對走下去有幫助的
    (只是不要只有埋怨就可以了)
    加油

    互勉

  12. 回應Edmund

    1) 我十分認同現在的教會人”家的觀念沒有了,換來就是似學生、或學生家長對學校無止境的要求。”這也可能是因為社會上的消費主義..
    身邊有不少的人開始打算/已經去轉教會…理由可以是: “我已經對這地方沒有feel了”, “教會比唔到我想要既野我”, “某某教會個牧師講既野好有points”. “某某教會既團契弟兄姊妹好感動到我/令我好有歸屬感”..
    相對的, 我們同時沒有去問自己, 我們可以為教會付出些什麼…
    也許有的, 但當我們當中(我以年青人為例啦), 有去開始接手教會的主要事務之時, 卻又會有另類的要求….要自己話事啦, 邊個邊個要聽我話, 我而家做左咩咩咩位war…神比得呢個位我當然是我決定一切啦…幫手洗碗? 掃地? 搬野?執野?唔好攪笑啦..我而家係”咩咩咩”位置war….呢d野...等第二d人做啦..
    這是我常常看到的”選擇性事奉”….
    當然, 我認同緊守自己的位置是重要的, 但同時…無論我們是消費的一群,還是付出的一群, 我們都不停在要求…不停的”me me me me me”, 卻漠視了其實天父是不是想要這樣的事奉, 是不是想我們這樣.

    2) 教會年長的一方也許真的未不或完整放手…我是絕對明白的…..而沒有承擔的人..也的確是有著的…..
    可是就以我自己團契的弟兄姊妹為例….
    佔大多數的人是只會”返教會去團契…其他野最好唔好攪我(而這些大多數…其實是從”從前返團契”入面一大幫人的”一小部分”…how sad eh?)
    我想, 這些就是沒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吧…
    我看到的, 有點不同…反而是我們年青人自己的”接受”能力….
    我想… 對於年青的, 要我們”完全humble”是比較難的…
    大家常常會”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我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我們要求”質素”要求得這樣利害? 又,為何我們可以這樣嚴重的把自己的喜好夾硬定作一些standard…
    沒有特別幫那一方…只是…像我團契的弟兄姊妹…會完全看不起CBC那一班弟兄姊妹的事奉….對他們來說…你太大聲太rock太快的英文歌,那不是在敬拜...
    同時...我也看到很多好叻好有恩賜的弟兄姊妹去做事奉的時候…不能再接受其他的人...well.其實這不關叻不叻的事..我想我也是有這樣的時候的....
    我演過一段短時間的街頭劇(在旺角)…學到最多的..是”accept offer”..別人的idea..你沒試過, 沒有體驗過...我們憑什麼去單以自己的經驗去定義這些人的idea是好是壞,是work 還是唔work?
    可悲的是…老實說…過去三年…..在事奉上我聽到最多的..就是”亞邊個? 佢唔得ga”, ”A君?冇可能啦”…”B君?佢唔match今次我地要做既野”
    創作自主?
    我們年青的一群, 都接受不了身邊的其他年青人...
    事事都只有NO. 間中有句YES…只不過yes之後總是有”BUT….”

    我地卻又同時地要求年長的一群去接受我們 (而可笑地年長的一群也常常在為”事奉”, ”誰話事”而在爭吵)

    我覺得, 我們這樣, 太老馮, 太可笑, 卻又真實…極之矛盾…

    3)很認同這一點…在這一點上我會希望加上”和諧”二字
    在和諧這一點上….”接納”, ”欣賞”是很重要的
    現在的教會, 很需要互相接納意見…還有互相欣賞………

    well…簡單說…聖經教我們要humble, 要愛對方…要互相”him”讓
    但我們當中..
    有不少…在這方面….都不合格

  13. 謝謝alolos的回應,特別因為你從自己的處境作出反省,或者這就是我們(無論那一輩)現在逼切需要的做的。

Reply to “國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