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是生死的抉擇

是生死的抉擇

馬太福音7:13-29

原來人可以大聲疾呼稱呼「主啊,主啊!」卻不代表甚麼,除非我們也真正在跟隨這位主。更叫我們意想不到的,是耶穌所指的跟隨,跟事奉上的經驗和恩賜能力大少沒有甚麼關係。對祂來說:稱呼耶穌為「主啊,主啊」的人;那些滿有能力,奉主的名呼風喚雨的人,一樣可以被祂視為「作惡的」,耶穌不認識他們,並且要被神趕去。

對我們來說,或者可能很難想象那些有屬靈的能力到可以「奉神的名傳道、趕鬼、行異能」的人耶穌會不認識他們?!但聖經裡豈不是滿了這些例子嗎?出買耶穌的猶大不也曾和其他門徒一樣,曾經趕鬼傳道嗎?在使徒行傳裡,想用錢買使徒的能力那個西門,不也曾被稱為「神的大能者」,叫撒馬利亞的百姓驚奇(徒8.9-20)?!

但耶穌卻不在意超自然的恩賜和能力。相反祂注意的因著憐憫和同情的那份慷慨施予之情。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matthew/Matt_7_13-29.mp3]

———————
延伸閱讀:

  1. 早前提過Paul Stevens 的Living Theologically: Toward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Practice。是這篇文章提醒我太25.31-46是太7最好的註腳。
  2. On the light side, here is an article on the cult of diet coke.

另外,我提及加爾文對因信稱義和行為的關係,原文出自他的Institutes, book III, chapter 16, section 1:

Do you wish, then, to attain righteousness in Christ? You must first possess Christ; but you cannot possess him without being made partaker in his sanctification, because he cannot be divided into pieces [I Cor 1:13]. Since, therefore, it is solely by expending himself that the Lord gives us these benefits to enjoy, he bestows both of them at the same time, the one never without the other. Thus it is clear how true it is that we are justified not without works yet not through works, since in our sharing in Christ, which justifies us, sanctification is just as much included as righteousness.

隱藏的服侍

隱藏的服侍

馬太福音6:1-6, 16-18

搏得別人的掌聲、歡呼聲,我們可以做好多的事情,去表現自己,出突出自己,但是這樣去搏取,換來的掌聲、歡呼聲,不是終極的。很快,我們變成了為這些掌聲、歡呼聲來做人。不單如此,為了這些掌聲、歡呼聲,我們帶上一個又一個的面具,直到有一日,原來你在別人的心目中,只不過是個只懂眩耀自己,講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

黃偉文在歌詞裡面曾經問過:「世上還讚頌沉默嗎?」我相信是會的。因為世上的人很久沒有見過真正沉默和謙卑服侍的力量—是不求眩耀自己,而謙卑服侍的力量。它曾經出現過,是2000年前,在一個十字架之上。這是隱藏的服侍,卻變成最耀眼的。不是看見我們,是因為這讓千萬人看見了神。

講道錄音:

因為講道時電源中斷,所以無法正常錄音。【定必是要我學學「隱藏的服侍」吧!】

———————
延伸閱讀:

  1. 陳奕迅的《浮誇》,這是2006年的Get a Life 版本。以Handel的彌賽亞神曲作序幕,「受苦之僕」與「大娛樂家」,形成最荒謬的落差。
  2. UnChristian一書的資料。

神兒子在曠野被考驗

神兒子在曠野被考驗

馬太福音3:16-4.11

在耶穌進入曠野接受試探之前,祂在約旦河受洗,在那一刻「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3.17)這是父神給予耶穌的身份。然而魔鬼撒旦的試探,並不是對祂身分的質疑。不!這個身份是肯定的(4.3,6「你若是神的兒子」/「你既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在曠野中被考驗的,是祂將會是一個怎麼樣的愛子。祂會是一個依靠祂在天上的父的兒子,還是祂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這些考驗的兒子?

這對我們起了關鍵作用:我們面對試探和耶穌在曠野所面對的也是一樣。面對每一日林林種種的試探,我們會依靠那在天上的父,還是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在當中,並非要我們去否定自己是否一個基督徒,這個身份是肯定的,魔鬼也知道的。真正的問題是「你要做怎樣的一個基督徒?」我們願意提名正視在生命中的試探,並以耶穌所面對的方式去面對它?還是我們決定由自己來解決這事,還以為我們可以以己之力將它們「攪掂」?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matthew/Matt_3_16-4_11.mp3]

———————
延伸閱讀:

  1. 耶穌的試探和現代人的關係,Nouwen 的In the Name of Jesus描述得很細膩。
  2. 另外我亦從那本不能不讀的Following Jesus中取了部份的內容加進講道中。

從埃及召出我兒來

從埃及召出我兒來

馬太福音2:13-23

馬太所要向我們介紹認識的這個耶穌,正是重踏過去的那一位。以色列是上主的「兒子,我的長子」(出4.22),是被神所召脫離埃及的;現在耶穌,這個真的、忠心的新以色列,神的兒子,是被召重申走過一切以色列所走過,而又曾經失敗的地方。

換句話說,耶穌,是馬太福音中的新以色列。祂來是要成就藉亞伯拉罕和他的一家,成為世上所有人再得福,回到神創造本意的這應許上。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matthew/Matt_2_13-23.mp3]

———————
延伸閱讀:

  1. 要了解耶穌作為新以色列的意義,不能不讀 Peter Leithart 的 Jesus as Israel: The Typological Structure of Matthew’s Gospel
  2. 另外Scot McKnight 近日一系列的 Keys of the Kingdom 的 posts,也很有幫助。

聖誕的靜與動

聖誕的靜與動

哥林多後書8:7-9

為甚麼我們唱那首叫Silent Night(平安夜)的詩歌?是因為那天晚上有個肥DutDut、白雪雪的啤啤出世?是因為那個小寶寶睡得很甜,所以不要把祂驚醒,不要把祂帶回這冰冷無 情的人間?不!Silent Night,這晚之所以沉默是因為我們作為人的底牌被揭了出來:我們的無能為力叫我們閉口不敢再說三道四、指指點點;神的出手使我們在驚訝的木訥中,期待 著祂將要做的又會是甚麼…

…然而一班人像做戲一樣以喜樂愧贈和感恩收納來慶祝聖誕是很有問題的。縱然這樣的一班人已經比其他人好得多—因為他們有愛的表現在他們當中,但面對 一個經濟失衡、貧富懸殊的世界,一個群體,特別是被神所拯救的人,只停留向內望,實在是一種罪邪。禮物不可能因群體內成員的喜悅而只停留在群體裡面互相傳 送,它也必需接觸到群體以外有需要的人。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2corinthians/2Corinthians_8_7-9.mp3]

———————
延伸閱讀:

  1. 這篇講章實在是我在2003年平安夜信息的一個延續,有興趣請到這裡
  2. 過去我曾提過很多的Miroslav Volf,他寫的Free of Charge: Giving and Forgiving in a Culture Stripped of Grace,帶給我很多啟發。
  3. 關於Malibu長老教會的故事

一個教會•一個家庭

一個教會•一個家庭

加拉太書3:26-29

「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神的兒子」。這是進入和繼續留在這個家生活的要求。不是因為你是猶太人、希利尼人;你從香港來的、大陸來的、台灣來的;你是自主的、為奴的;是老闆、打工的、無工的;是專業人士、是目不識丁;你是男或是女,是單身、未婚、結婚、失婚的;不論你的身形如何,不論你的衣著是否跟得貼潮流。

不!None of that matters,沒有一樣是你成為這個家的成員之條件。能成為神家的一個家人是基於我們共同相信的主。是祂!不是我們!是祂所作的,不是我們所作的。這個家的門是向所有人開的。你團契的門是向所有人開的。

要看一個信仰的群體是否成熟,你不是看當中的相同,你要看當中可否容納不同。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galatians/galatians_3_26-29.mp3]

———————
補充:

美麗徑福音堂「一個教會」宣言

美麗徑福音堂是一個教會大家庭,
所有來自不同語言崇拜聚會的會眾,
持守同一信仰、
相同使命、
相同核心價值與方向
來建立基督的身體。

———————
延伸閱讀:

  1. Gordon Fee on Gal 2
  2. 加拉太書3.19-29的主日學討論

《釋我傷痕》

《釋我傷痕》系列簡介

2006年尾,我留意到教會肢體中充斥著怨訴與無奈。怨訴是衝著「教會關顧的工作好像是隱形的」而來。他們眼見自己所熟悉的肢體經歷著苦痛,卻不知道教會負責關顧的牧者、弟兄姊妹到底做過甚麼(或有否做過?)。但實情是很多的工作只可能在背地裡作,或者是當事人是否接受幫助,又或者是事件不能公開。於是形成一種「做的人不能說、其他人不明白」的張力。亦因如此,當其他肢體看著所關心的人受苦而自己卻幫不上忙,出現了很挫敗和無奈的感覺。

但更深層的問題是這一切當中的假設:當人陷入信仰的危機或生命中的傷痛,若外界有人「出手」,事情就會很快得到解決;說到底,我們不是已經同心懇切禱告嗎?你們不是懂輔導的嗎?為甚麼他/她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為甚麼他/她的問題沒有好轉?

講解耶利米哀歌是在這種情況下萌芽的。因為我認定,真正的問題,不是「事情能不能解決」;卻是我們錯誤的以為,面對生命中的苦,唯一合法的方法,就是要「解決它」。這不是哀歌的信息,也不是聖經的信息。

不要避諱人性的軟弱,要明白赤露敞開,坦然無懼的到神面前陳明一切,才是受苦中神兒女最大的安慰與把握。哀歌從沒有放棄是「神同在」的堅持。滿身傷痕的人卻堅持向他們的神呼求—只因確信這一切神都親自走過的,祂能全然了解、接納、撫慰,甚至承載我們的哀傷,並引領我們走過哀傷的幽暗之徑,通向非經過哀傷就不能抵達的佳美應許之地。

  1. 釋我傷痕(I):當世界都要塌下來的時候
  2. 釋我傷痕(II):聽不到的說話
  3. 釋我傷痕(III):主如仇敵吞滅
  4. 釋我傷痕(IV):是祂恩慈承我困苦
  5. 釋我傷痕(V):回頭已是百年身
  6. 釋我傷痕(VI):主•顧念我

釋我傷痕(VI):主•顧念我

釋我傷痕(VI):主•顧念我

耶利米哀歌5:1-22

來到第五章,心中的蠻亂和忿怒已經改變了。失去仍然是失去,但現在蠻亂卻變成交託、忿怒變為向我們的神的呼求:「耶和華啊,求你記念我們所遭遇的事,觀看我們所受的凌辱」(5.1)。在痛苦中,我們有沒有一個位置留給神?或者我們應該說,一天我們仍然處於自怨自艾、一天我們只把自己鎖在過去的美好和現在的不幸,卻不讓事情交給神,我們的痛苦便只有停在無止境的絕望之中。

一方面,哀歌說出了只有神自己能帶動這個更新重整的工作:「求你使我們歸向你,好使我們回轉過來」(5.21);另一方面,哀歌確切的向神發出呼求,因為哀歌的作者不能,也無法相信神會完全棄絕他們,或對他們懷怒到底,他深信神對祂的子民仍有計劃。於是「回轉歸向神」就變得極之重要,是關乎生死一樣的重要。

永都不要忘記主。當人向神發出像哀歌一樣的「主•顧念我」之呼求時,豈不是因為他們從未有忘記他們的主!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lamentations/Lamentations_5_1-22.mp3]

———————

補充:

Jacob和Lila的故事是出自美國的劇作家Tennessee Williams於1931所寫的的短篇故事Something by Tolstoi,收於 Collected St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