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How December 25 Became Christmas

On December 25, Christians around the world will gather to celebrate Jesus’ birth. Joyful carols, special liturgies, brightly wrapped gifts, festive foods—these all characterize the feast today, at least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But just how did the Christmas festival originate? How did December 25 co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Jesus’ birthday?

Read it all on BAR.

有關香港「教聲」鄺保羅大主教專訪的幾點商榷。

友人Anson 告之近期香港「教聲」 (issue 1758,  2009.11.15)有香港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的一篇頭版專訪。文中有小段是有關鄺大主教對近期加拿大兩位華人聖公會牧師被祝聖為主教的評論。

因為所討論的專訪,並未見於香港聖公會的網頁*,所以上載於此,若有版權問題,請通知。

在一般情況下,我會略過從香港聖公會傳來的,對北美聖公會處境,並我們在做甚麼的評論,特別是那些錯誤的指控和批評。我明白各人可能對事實可能有不同的詮釋和解讀。

但當讀過這篇專訪,特別是那短短一段有關我們在加拿大有華人聖公會牧師被祝聖為主教一事,我相信這不再是對事實的不同了解,而是嚴重地將事實扭曲。

在文中第五段,以「在9月9日和上周五…」作始的段落中,我看到最少三樣與事實不乎,並對讀者構成嚴重誤導的內容:

  1. 文章題到「溫哥華只有3間華人聖公會教堂,2間脫離了加拿大聖公會…」。事實是3間華人聖公會都離開了加拿大聖公會。
  2. 文中鄺大主教似在說新祝聖的華人主教是只負責牧養華人聖公會信徒。這是錯誤的。伍德賢主教負責的是加拿大的ACiC/AI教會,十數間的教會中,只有兩間是有中文崇拜。梁永康主教是加拿大ANiC教區中,推動亞裔(Asian)事工。
  3. 文章說到兩名華人主教是由不同的保守派聖公會組織所祝聖,這是事實的一半而已。伍德賢主教是由Kolini大主教祝聖為盧旺達的「宣教主教」(Missionary Bishop),而梁永康主教則是由新成立的「北美聖公會教會」(Anglican Church in North America)的Duncan大主教祝聖。不過兩位新主教都是Anglican Church in North America (ACNA) 的主教院成員之一。

此外,我也對鄺大主教以怎樣才應祝聖新主教的看法很有保留。從他的說話中看出,若溫哥華的聖公會基督徒人數不夠多,那就沒有需要祝聖任何華裔的主教。若同樣的邏輯應用在早期的香港,西人聖公會基督徒也不夠多,何需有洋人主教差到香港來?不但如此,鄺大主教是否不太了解甚麼是「宣教主教」(Missionary Bishop)?不過這可能性應該不大,因為就香港和中國為例,一般聖公會信徒對19世紀就有的「宣教主教」也不應該陌生呢!

與其單向內望(有幾多信徒,才可以有多少主教),我相信鄺大主教可以嘗試向教會的四壁外望,不論是在香港或是加拿大,試試問:「還有多少人還未信主 — 不論膚色、種族 — 還有多少人仍然在神的教會以外?」

這只是我讀過這篇「教聲」頭版專訪後,其中的幾點關注。正如早前所說,在一般情況下,我是不會評論不同人對事實的不同意見。但這專訪的內容,問題並不在此。短短的一段充滿的,不只是意見,而是錯誤的資料。再加上被訪者的評論全是建基於這些扭曲的真相,以支持某些人或某批人的觀點。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因為它很有故意誤導讀者去附和被訪者立論之嫌。

聖公會多倫多以馬內利堂牧師
何尚允
2009.12.08

——–

註*: 專訪一文於12/22 終於出現於香港教聲網頁

Wright@CTI

CTI interviewed Bishop Wright on his upcoming big book on Paul — part 1, 2.

Regula Fidei Commentaries

Scot McKnight and some of the bibliobloggers we know will launch a new commentary series Regula Fidei (Rule of Faith). According to Michael Bird (who will write on Romans), each commentary will include “orienting the specific text to the “Big Story” of Scripture and dedicating 50% of the commentary to how we “live the story”.

[link: Jesus Creed, Euangelion]

SBL: The Deliverance of God

Now that SBL New Orleans is over, my friend Anson has sent me the audio link (Andy Rowell) to the review session on Douglas Campbell‘s important book, The Deliverance of God. Responses by Michael Gorman, Douglas Moo and Alan Torrance, and with short audience participation from Richard Hays, N.T. Wright and Barry Matlock.

在三一中敬拜

「敬拜〔神〕的,必須以靈和真理敬拜他。」(約4:24)

只要你略懂希臘文,或單看比較通行的英譯,也會發現經文中的「靈」字,本無「心」字在前。此外,中文和合本的「誠實」,實該譯為「真理」。

如此,你會看見多麼美麗的三一神學:我們是藉著「神的靈」(聖靈)和那自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耶穌(聖子),敬拜我們的父上帝。

在敬拜中,能力、途徑和目的,都在神。

我們的三一神。

噢,我們多久沒有因為認識這樣的一位神而真正產生敬拜之情?

對比〔我的〕「心靈」、〔我的〕「真誠」,那種自我中心得叫人打冷震的了解,

構成多大的反差,卻又帶來多大的安慰!

異端與正統

我猜想,告訴自己會眾「XX是異端」,主要用意不是要教導會眾教義(我看到教會的講台大部份只教導生活實踐,不太教導基要教義的),而是要會眾不要去加入 他們。所以台灣的學生不太有與異端接觸的機會,因為牧者都把自己的羊保護得緊。這似乎無可厚非,但是我想這有很多後遺症。真的異端當然要避開,但是如果那 不是異端,只是別的傳統時,這樣教導是在建立門戶派系吧

記得一個牧者說過,異端,都是「正統」教會欠下真理的債。

[link: 邱老師網誌]

好書推介:

  1. Brian McLaren, A Generous Orthodoxy
  2. Roger Olson, How to Be Evangelical without Being Conservative
  3. Ben Quash, and Michael Ward (eds.), Heresies and How to Avoid Them: Why It Matters What Christians Believe

It’s all about me, me and me.

Yes, it is funny. But it is also seriously true to describe the way we wor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