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是你嗎?

是你嗎?

馬太福音11:1-15

很多時候,當神要在我的生命中向我顯明祂自己,我會看見在我過去生命中的一點一滴,被神這條主線,一個一個的連起來。慢慢的,我開始懷疑,連起上來 的,是否一幅圖畫。跟著,我追蹤著這幅圖畫,發現更清晰的輪廓。這是一個很奇妙,更是一個叫自己謙虛下來的體驗。而因這經驗,你往後人生的優先次序必定會 改寫。因為這樣的了解,讓你看見你生命中的路線,並往下的路要怎樣的走下去。這往往不是我們所預期,也不保證你一個好的結局。但我保證,除了因為這樣的發 現,你會興奮到幾晚都睡不著以外;你將會是一直經歷著祂的祝福和帶領。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matthew/Matt_11_1-15.mp3]

後記:

  1. 施洗約翰是一直令我嚮往的人物。我多次想過分享自己對他的學習,但一直沒有機會。側寫他是有的,包括2007頭的一個分享,和早前講過一篇關於希律的講道。而這次,應該是最直接的一次。
  2. 在傳統教會年曆中,這主日是將臨期的第一主日,以「預備主的路」的施洗約翰為題,我想也是適合的。

信靠上帝慢慢的工作

今天早上沒有機會讀出的一首詩。
匆忙,確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總而言之,信靠上帝慢慢的工作

總而言之,信靠上帝慢慢的工作
我們自然而然地對一切甚不耐煩
   盡快的,要到達目的地。
我們期望略過其中的階段。
厭煩在路途之中
  邁向未明
  邁向全新。
然而,一切進程都
   需經過一些不定的階段才成
     這可能需時甚久。

因此,我以為對你也一樣。
你的想法會慢慢成熟 —— 讓它們成長罷。
讓它們自我塑造不必操之過急。
不要企圖強迫它們
   彷彿你今天就可以
     如時間(就是說,恩典和境遇,加於你的善意上)
   能為你打造的明天一樣。
只有上帝可以說這在你裡面日漸形成的新靈將會怎樣。

還上帝一份相信
   祂的手在帶領你,
     並接受自己
     因懸念和不全而生的焦慮。
總而言之,信靠上帝慢慢的工作
   我們慈愛的葡萄園護。

阿們。

Above all, trust in the slow work of God

Above all, trust in the slow work of God.
We are quite naturally impatient in everything
  to reach the end without delay.
We should like to skip the intermediate stages.
We are impatient of being on the way
  to something unknown,
  something new.
Yet it is the law of all progress that is made
  by passing through some stages of instability
    and that may take a very long time.

And so I think it is with you.
Your ideas mature gradually. Let them grow.
Let them shape themselves without undue haste.
Do not try to force them on
  as though you could be today what time
    – that is to say, grace –
  and circumstances
    acting on your own good will
will make you tomorrow.
Only God could say what this new Spirit
  gradually forming in you will be.

Give our Lord the benefit of believing
   that his hand is leading you,
   and accept the anxiety of feeling yourself
     in suspense and incomplete.
Above all, trust in the slow work of God,
   our loving vine-dresser.

Amen.

– 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

《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

作者:孫寶玲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頁數:528頁
定價:HK$150
書度:152mm (w) x 228mm (h)
ISBN:978-962-79979-2-4

內容介紹:

聖經詮釋不僅是方法工具的探索掌握,且是更深層的省思。本書以「聖經詮釋的意義和實踐」為題,旨不在理出方法,而在於學與思,期杜絕穿鑿附會之流弊。作者縷述先賢的智慧,展現每一個時代的詮釋之歷史性,在適切其獨特處境需要的同時,難免會有其限制。讀者如可以將這些詮釋理論放在其歷史處境,必能更欣賞其優點,也更能掌握其不足之處。

作者在書中將詮釋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前考據時期、考據時期、後考據時期,其中不乏具體釋經例子及提出了數個思考重點,幫助讀者學習、思考,為聖經詮釋提供了入門的素材。

[內容介紹:建道]
[HT: littleho, Changing or Remaining]

冇訂企?

牧者的工作牽涉不同層面的人,非如一般工作;比較類似的可能是社工和心理治療師。究竟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然而,比社工和心理治療師更加複雜,牧者所處理的,並非獨立「個案」,因為當時人與牧者,都是長期處於相同的群體之中。於是,不能像社工和心理治療師,能簡單容易以「X某」或是「Y君」,來表達牧者因某些人與事所帶出來的個人感受。不容易,是因為群體中,別人很容易能從牧者說話的「蜘絲馬跡」中,而找出當時人。所以,就算你將人名、地方全部抹掉,仍然有可能因為你想抒發自己的感受,而在過程中暴露了別人的私隱/身份。

而我在說的,只是牧者的「感受」而然,對某事的「意見」,就更加不用說。

有點像公眾人物或代言人,牧者的說話代表著他所處的群體。要將個人言論和「代表言論」分開,不是加句disclaimer就成的。如blog、facebook一類,本來任何人都會接受是用來表達個人意見的空間,牧者的加入,會突然變得不同。當然,你可以用匿名的方式繼續生存,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策,除非你寫的是沒有面孔、沒有處境的廢話,不然,總有被「揭發」的一天。

而這樣被揭發的一天,會比你一直以真姓名來書寫而得的批判,更加似世界末日。

所以,back to square one。

牧者究竟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或者,將問題轉一個角度,我們可以問:「牧者公開自己的個人感受是否合適?」我們可以像德蘭修女一樣,不用聽眾(或說只要神作為聽眾?),每天寫著自己的私人日記就可以了嗎?為甚麼我們需要公開?為甚麼我們需要聽眾?是為了獲得別人的應同?而這裡說的應同,不一定需要別人以正面的說話回覆。被應同,可以是一種被尊重的感受。尊重,可以有聲、可以無聲:尊重這片(虛擬)的地土,是屬於你自己的。

哈哈,竟然說到「土地」的問題。

粵語的一句「攪到我冇訂企」(廣府話,意謂「沒有地方立足」)可能就說出這樣的悲哀。想到這裡,其實整個問題是否真正是關於「空間」?而不是「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

牧者是否有「空間」?或者說,牧者有否屬於自己(而且可以話得o下事)的地方?好問題。傳統上,牧者是個既監視人、又被人監視的對象。何止個人被監視,連他的家人,並家人的家人,也可以是被人監視對象。監視或者說得嚴重,可以用「觀察」來掩護,而觀察的目的,可能有兩個:一是為效法、二是為揭發。但不論如何,這樣的長期被「觀察」,再或者加上因為兩三次被人以超高清的放大鏡,將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合比例的放到天一樣的大,所以就被嚇怕了。

於是牧者覺得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內有惡犬」的招牌高高的掛起,卻是透明的。所以,請你不要誤會,這裡絕對不是「兒童樂園」,這裡沒有提供「塗鴉牆」,可以供你說你喜歡說的。不請自來,碰個損手爛腳,都是因為,這是牧者的私人空間,或者,是他淨下一丁點「可以話得o下事」的地土。

而當,

這丁點地土都被抹殺,牧者將會怎樣?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will inherit the earth.”

—————–

後記:這是一個think out loud的文字練習。請你留意, 形式(或選擇不用某些形式),也是在傳遞某些信息的。

[或者相關,或者無關的連結:littleho — 胡牧擱筆之迷]

Crazy world

Yes, what a crazy world indeed.

If the Primates agree on action against the Southern Cone, conservatives are saying, then full-blown schism is inevitable. A conservative source says: ‘Martyn Minns, David Anderson, Bob Duncan and Greg Venables are not separating from the Anglican Communion. They have never said they are and are doing all they can to remain with the Anglican Communion despite all that TEC are doing which is unchecked by the Anglican Communion leadership.’

And if this is true, what a crazy “Anglican” world, that is.

[link]

When work reduced to duties

But I do it [running a church] in the same spirit that I, along with my wife, run our house. There are many essential things we routinely do, often (but not always) with joy. But running a house is not what we do. What we do is build a home, develop in marriage, raise children, practice hospitality, pursue lives of work and play. It is reducing pastoral work to institutional duties that I object to, not the duties themselves, which I galdly share with others in the church.
(p.59)

Eugene Peterson, The Gift — Reflections on Christian Ministry, p.59

不會發達,也不會餓死。

既提醒各位同道,亦與弟兄姊妹互勉

羅牧的分享:

有一位會友發了個email給我,說,羡慕當牧師的我,工作和收入都穩定。

他這麼說,一定不明白當牧師是什麼一回事。

為求收入穩定而去當牧師的,不敢說沒有。混飯吃的傳道人,不會受人尊重。

當年,獻身傳道,不是為了「工作穩定」。剛剛相反,乃是放下了更好的「前途」,高薪厚職的事業,選上一條「犧牲」的路。

很記得一首聖詩的歌詞︰「十字架的道路要犧牲,要將一切獻與神」。既已全所有奉獻與主,個人的成就,和得失,都不在計較之內。

全時間事奉最初有一段日子,在FES出版部事奉。那時剛結婚,師母剛從神學院畢業。我們什麼也沒有,生活很簡單。有時,機構的奉獻收入不夠支付同工薪酬,七折、八折支薪。都是憑信心生活,活得很快樂。

當傳道人不會發達,也不會餓死,他仰望神而生活,傳道是從神而來的召命,就算沒有薪水,也繼續傳道。

從前,傳道人的薪酬很微薄,現在算是好一點。傳道人不是因為糧餉而事奉,而是神的呼召。在經濟低迷的日子,傳道人是樂意和弟兄姊妹一起過緊日子。經濟好的時候,教會也不會加傳道人的薪金,當然也沒有花紅,但是,一樣樂意為神工作。

就算金融危機之下,全教會的會友都失業,都沒有奉獻的能力,對牧師不會有影響,因為最初,他奉獻自己的時候,已經把自己與主耶穌同釘十架了。

啊,是的,恩典夠用。

《中神期刊》免費瀏覽

好消息、好消息!摘自中神通訊

《中神期刊》至今出版四十五期,經歷二十多個年頭,雖是小眾讀物,在提升神學教育及學術研究質素的任務上,始終克盡綿力,對華人神學相信有一定貢獻。今天的二十一世紀是網絡文化世界,各類神學期刊亦多如雨後春筍,我們實在需要探索新的發行路線。為了讓更多人閱讀,我們決定由今期開始,將最新一期的網上版全文免費讓讀者瀏覽,目的是利用網上平台,共享資訊,把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時間與讀者分享。

[link:中國神學研究院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