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談book blurb

今天收到「天道」的電郵,提到早前littleho介紹過,鮑維均的《路加福音註釋》。看看連結的網頁,「描述」一項

本書所詮釋的經文有不少都是令信徒深刻並耳熟能詳的,計有:好撒瑪利亞人,無知財主的比喻,失羊、失錢、失子的比喻,不義的管家,財主與拉撒路,耶穌與撒該,以馬仵斯的路上,這都是同屬符類福音的馬太及馬可所沒有的。

如愛麗斯夢遊仙境一般,讓作者帶領我們走進經文,尋索路加福音的耶穌基督事蹟。

鮑維均博士主修希臘羅馬文化與初期基督教歷史,於美國三一神學院任教,現為該校新約系副教授。

我想問的是,這算怎樣的「描述」?難道,說說那些「同屬符類福音的馬太及馬可所沒有」的路加獨特記載,就是這註釋的賣點?就是我們看路加福音的原因?What is this?

教我最摸不著頭腦的,是之後的那句「如愛麗斯夢遊仙境一般,讓作者帶領我們走進經文…」!沒有頭、沒有尾,這算怎樣的中文?另外,為甚麼要用「麗斯夢遊仙境」來形容讀這註釋的「可能」經驗?作用為何?是想吸引讀者(這註釋不悶)?是想描述鮑維均的寫作方式(尤如一個嚮導?結伴同行?…)

作者的進路、這本註釋的特點,統統欠奉。

這就是今天華文基督教的書介的著眼點和能力嗎?

還是拼湊這「描述」之人,以為book blurb無用,可以亂寫一通?

———-

附上年初,「校園」為馮蔭坤的《加拉太書註釋》所出的書介比較一下:

本註釋是作者繼《羅馬書註釋》之後的另一傾力之作。

它並非只是《真理與自由︰加拉太書註釋》(1982)及英文的加拉太書註釋(NICNT, 1988)的修訂版,而是比前二書更為深入詳盡的重新寫作,代表了作者對加拉太書的信息及書中眾多的釋經問題比以前更為成熟的了解。

除了討論標準的課題外,導論部分還包括近數十年加拉太書研究的兩個熱門題目︰「本書的文學類型」評估了加拉太書的修辭研究;「保羅新觀的再思」則回應「保羅新觀」對因信稱義之傳統理解的挑戰。

釋經部分根據原文仔細推敲保羅的原意,同時評估各種不同的解釋。作者一貫的目的,是要幫助讀者明白保羅有關「福音的真理」、信徒在基督裡的自由、在聖靈裡的生命等等重要課題的教導,從而活出結合教義與倫理的生活。

論內容和水準,兩本註釋應該不相上下,何以書介卻有這麼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