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SBL: The Deliverance of God

Now that SBL New Orleans is over, my friend Anson has sent me the audio link (Andy Rowell) to the review session on Douglas Campbell‘s important book, The Deliverance of God. Responses by Michael Gorman, Douglas Moo and Alan Torrance, and with short audience participation from Richard Hays, N.T. Wright and Barry Matlock.

天父也起舞

Why Everything Must Change 的 conference 裡,第一次真正聽Baxter Kruger 分享,講的是他最精的三一神學。聽罷,有一種不能不讚嘆神的激動。所以,風聞種耔為他出小書 Parable of the Dancing God 的中文版,我則寫了個書介,期望更多華語信徒能經歷這種恩悅。

[link: seedxpress]

港•讀書

雖然在港期間,日日帶住老婆同個女「早出晚歸」,好彩總算係假期,也讀了幾本書。
讓我在這裡作個一句起、兩句止的書評。

  1. How to Be Evangelical without Being Conservative
    怎樣說呢?若你認為作為福音派就必定等於立場保守,並且要義無反顧地擁護Religious right 的原則價值,那麼這本書並不適合你。這本我quote了好幾次的書,作者的重點不是要說服你他所有的論點都正確,而是要向你提供,一個又一個作為福音派,可以progressive的可能。就這點來說,我是帶著興奮和期待地看的。因為「福音派」實在被「基要主義」和「保守主義」騎劫得太久了。
  2. 于丹VS易中天——當論語遇上三國
    因《百家講壇》而帶動的國學熱,我越讀越發現,兩人對歷史人物的解說/心得,其實很接近信徒的那種「靈修分享」。而學者就兩人對歷史人物的解讀(誤讀)而作的評擊,就更接近Historical Jesus vs. Christ of Faith的爭論。雖然在討論中他們提到並非將《論語》或《三國》當成基督教的聖經來讀,但他們所了解的所謂「讀聖經」,並非今日信徒的讀經。他們所反對的,其實是將某些經集看為絕對權威,那不問因由就推崇備致的表現。但若說將古典經卷讀進日常生活中,好像今天教會鼓勵信徒在生活中「應用」聖經,就這一點上,于丹和易中天對華文經典的看法,確實很像基督教對聖經的看法。
  3. 孩子,你慢慢來
    龍應台不再是《野火集》的辛辣和銳利,換上的,是當了母親八年的慈心。不過,有一點卻是一樣的:是那種不甘,不甘將這母親的角色混過去。那種不一樣的觀察和想象,對國家社會如是,對作為母親的自己也是如此。對著華安、華飛兩個兒子,龍應台記下了天下母親本來就應該記下的記憶。要感受母子關係中的愛和盼,這本書,不能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