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6, 2008

Orthodoxy, Orthopraxy, Orthopathy.
These 3 equally shared focuses will be the one direction of our Cantonese Sunday school for the next 3 years (and I pray for years to come).
To see what these 3 things convey, you can read the excellent article by R. Paul Stevens entitled Living Theologcally: Toward a Theology of Christian Practice.
What do you think?
—-
後話:或者重申強調Orthopraxy, Orthopathy,可回應Hilda所說,今天「齋o翕多」的基督徒,所遺忘了的「一杯涼水」。
另外,讀郭鴻標的《歷代靈修傳統巡禮》,才發現Orthodoxy, Orthopraxy, Orthopathy的中譯是「正信」、「正行」和「正情」。
Jan 29, 2008
Karen問:今天教會制度培育了什麽樣的人出來?
好問題。你會怎樣答呢?
有時我覺得,我和現在教會的弟兄姊妹存在著一種距離。距離不是來自對問題的觀察,各人其實到看見問題,反為距離是來自對問題的回應。很多人看見教會的肢體不冷不熱,而他們的解救辦法通常就是「多讀經」、「看聖經怎樣說」之類的答案。則是說,加強教導、加強鼓勵、加強說明重要性…
我不是說聖經教導不重要。但這樣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假設了:1) 有「問題」的信徒不知聖經說了些甚麼。於是若你講了,他們就會做。但其實這樣「知」與「做」的關係,並不是必然和如此簡單的。2)聖經是一看便明的,而且,聖經的內容是好像三角幾何推論一樣,是抽離和獨立而不存在讀者的偏見。但實際上,「看聖經怎樣說」本身根本就是一個詮釋的問題。說這話背後的人,其實嚴格來看,是在說「聽我認為聖經怎樣說」。我比較相信的是所謂「有問題」的信徒不是沒有看聖經的,而是他不相信(或接受)你對聖經的(如此)詮釋。當然這可能是這人的問題,但也真的可能是說那話的人的問題…
我也說過,大家說要培育信徒,訓練門徒。問題是,我所說的「門徒」是你所說的嗎?你要訓練廚師,我要訓練拳師,怎樣同時進行?沒有對要塑造出來的共識,怎樣開始也是等泡湯的。
讓我舉一個例子:一天我們只將神看為單單拯救我們的神(所謂「救主」),那麼世上的事情就與我,和我的神沒有相干;因為祂只是解決我死後何從的那位。但問題是我們忘記了神也是創造天地的主,既然神沒有放棄這個世界,我們就沒有資格去逃避這世界的種種—公義的問題、社會的問題、經濟的問題,生態的問題,它們仍然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召命的一部份。過去的信徒不在這些問題上參與,正說明他們不了解自己信仰的豐富。
如此,我同意Karen的看法:
在現今的社會裏作個成熟的人,我發覺有些知識是不可或缺的:政治、經濟、文化、人際關係、歷史等等。我們不可能樣樣都是專家,但起碼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在香港或加拿大,熱衷於政治的基督徒是罕有的;以現代藝術來表達信仰也不多;可能很多香港人都讀商科,對經濟也有認識,但這個科目怎樣與信仰掛勾,怎樣影響我們生活,卻是要探討的課題;至於歷史,我相信要知道自己信仰的歷史、身處地方的歷史、民族的歷史,才能明白自己責任和承載將要來的衝擊。
各位同路人,努力罷!因我們要走的路甚遠。
Jan 30, 2007
門徒:耶穌與門徒的教與學
講道錄音:
[audio:sermons/discipleship/disciples_20070128.mp3]
—————-
補充:
有關第一世紀猶太的教育制度,可參考以下資料:
- 丘恩處,拉比耶穌。
- Kehilat Sar Shalom, Discipleship to Rabbi Yeshua.
- Ray Vander Laan﹐Rabbi and Talmidim.
- Shmuel Safrai, The Jewish People in the First Century.
Jul 21, 2006
如果你想:
- 認識21世紀新信徒的特徵和需要。
- 探討如何結合聖經原則和現代教育取向去建立讀經習慣,使信徒靈命得往上行而成長。
- 承擔栽培「基督嬰孩」成為「成熟主門徒」。
- 認識信徒在愛中被建立成長的可行捷徑 — 結伴讀經樂
請勿錯過這個八月十二日早上的特別聚會:

Click here for the .pdf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