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失敗與大能


復活節期的默想: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

他並沒有犯罪,口裡也沒有詭詐。

他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

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前2:21-25)

這是彼得向面對逼迫的信徒所作的勸籲。
說這話的彼得,
曾經在那大難關頭,三次不認主。
曾經站在遠遠的一邊,望著被審問,鞭打,最後被釘死的耶酥。

現在,
這個曾經第一時間離開的,
卻叫我們
跟隨那為我們受過苦的耶穌腳蹤而行?!

哈!何等荒謬。
有資格嗎?夠見證嗎?

他,甚麼也沒有。
He got NOTHING!
只有失敗。

然而,就是這失敗,
讓他了解
耶穌是被他捨棄而因他受苦。
讓他看見,
要學的榜樣
不再是前呼後湧,神蹟奇事的萬世巨星。
而是被罵不還口,受害不威嚇,
不求報復,卻把生命交給公義之主的「無能者」。

何等荒謬!

因這失敗,
本來誓要至死跟隨的人,
學會了自己原來不過是一隻迷路的羊。

因這失敗,
他明白了,
他需要的,不是一個王,
而是能親身擔當他的罪,讓他能活的救主。

他需要醫治
他接受寬恕
他承擔託付。

真的,
何等荒謬!

因為
使他改變,
那能叫死人復活的大能,
本來就是荒謬!

恩典依然。

十年,

有多少人會和你同行十年?

誰說,

定期聚會的時日不再,團契亦就此不在?

難道到了今天,我們還以為是因著一個星期的兩小時、一些共同興趣、一些生活體驗,將我們串連?

從來都不是。

歡笑、眼淚、可惜、慶幸,

都是因為你在乎。

在乎會再找到嗎?在乎會再失去嗎?

十年,

人事或會幾翻身,

祂卻依然一樣。

會再找到嗎?會再失去嗎?

那要視乎你站在那個角度。

若你從祂出發,

你會發現,

祂根本沒有離開過。

恩典依然。

—–

Karen 也有話說

真好。

因著新的事奉崗位,我要搬office。新的地方需要大大小小的,搬搬抬抬、釘釘鑽鑽…

於是我請了一位壯士相助。

壯士,正是我爸爸。

那天,我們站在Ikea 的停車場外,抬著那塊大木板,在小小車箱外,左轉右轉半小時,最後望著那半點虛位也沒有的車子,我們流著的,除了熱汗,還有冷汗。

我想,他怎麼也不會想到,有一天竟然會為自己兒子的office 出一份力,

現在,每當我看見這房間的一切,我都會想,

我的爸爸,真好。

————-

另外,昨天早上,我的12箱書也要搬家了。有個弟兄,他老早就跟我說過:「我沒有甚麼懂得幫你,但搬搬抬抬,你一定要叫我…」

想起他的承諾,於是,我厚著面皮,打電話給他。

他二話不說,就來了。

我告訴 Pastor Jimmy:「世勇確是個好男人。」

真的,這樣不計較、不怕捱,樂於助人的心胸,

弟兄,你確是個好男人!

我選擇相信,這是新生。

我相信,其實我們當中,還有人分擔著,Karen這段話(我是其一)。

「恩典」和「團契」,從來都是祂的賜予;

當合起來的時候,就更是如此。

既是被賜予,就好好享受和回應,不要把它私有化。

可以為聚會結束而不捨,但更要因背後的神而放心。

真正問題

取自那天的日記:

Feb 24 2009

剛從按立禮回來。為那眾多我不認識,卻又為我擺上這一切的弟兄姊妹,並那些出席的好友感謝神。我是誰?神你這般顧念我,讓這麼多人的愛來環繞我一家呢?

過去幾天,我總是這樣想:這是神給我們一些人的第二個機會。第一次,我們沒有做好,我們坐著等著,我們單顧自己的事,到了不可收拾的時候,我們只有選擇離開。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罪惡:當錯誤來到之前,我們早已選擇退後,或是以為事不關己…

這壓根兒就是我們不該有的第二次機會。現在的,只可能是祂的恩典。而今次,我們不能再這樣,不能再走那熟悉、卻又注定滅亡之路。

A church without conversion is a dying church。或者,我可以抄這個教會、那個教會的成功秘笈,但最後的,還是我所牧養的教會,當中的人是否活像耶穌?而我,又是否活像耶穌?

這才是我最後要按著交帳的真正問題。

in the bond of love

What is it that makes a bunch of Christians, who never met before in their entire life, sing and share and live together as a family in the bond of love?

Yes, this is communion of saints as it should be.

時日無多

網友Esther寫關於祈克果(Kierkegaard)在 The Moment 中,向那些自以為同情先知的人之警告,撮要如下:

  1. 如果只用化名、假名、匿名發表文章支持那個先知,這個所謂同情者也是軟弱的(p.210)。先知在為真理冒險,這個藏起身分的同情者不用冒險,他不算是真的站在先知身旁支持他。
  2. 如果只是在家裏評論局勢,說幾句話慨歎同情先知的遭遇,也是軟弱的 (p.210),理由同上。
  3. 如果一個人匿名或在家裏同情先知,而不願意參與先知的苦難,但是因為自己懂得同情先知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好,他也是不對的。
  4. 如果一個人向先知伸出援手,卻不因著他是先知,而純粹出於同情,例如當別人解僱了先知,這人就因同情而資助他的生活,這人也不會得先知所得的賞賜,因為這人不是「因先知的名」(因先知的本質)接待先知。

這段時間我自覺很沒有耐性,原因有很多,不個其中一樣是自覺的「時日無多」。放心,我沒有病。這感覺是因著不想浪費自己的生命於一些根本不值一顧的人與事上,卻與「祂的故事」毫無關係。

因為這樣,我會講錯說話,或會講多說話。世上1, 2, 3, 4 類的人,多的是。但往往真正需要,是第5。

[全文]

忙甚麼?

寫呀、寫呀,講呀、講呀,分享呀、分享呀 …

就是少了一件:

聽呀、聽呀 …

新一年,這是你的景況嗎?

真的,忙甚麼?

又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