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安逸
Karen也實在道出了我的心聲,她問:
有時想,作基督徒,看見自己的靈命不錯,有點事奉,工作生活無憂是否便已足夠呢?
跟著她說:
….我們這些在教會要自給自足的,就好像爸爸媽媽早死一樣,沒人去照顧,甚麼事都要自己來,可以說得上是不幸,但同時卻又因此被逼成長得很快。我們從來不能安於現狀,要想盡辦法去找新的朋友來,也要同時幫助其他弟兄姊妹去成長。看到有些弟兄姊妹常常想著吃甚麼才好,看甚麼戲,去那個地方玩的時候,我不其然感到痛心。
這是很多生活在一些比較establish 的教會的弟兄姊妹所很難明白的。對他們來說,正因為很多東西也不需要自己動手、自己爭取,那麼留心的就定必自然地轉向自己個人、或者同自己friend 的那幾個「死黨」。又或者,他們以為的所謂「關心他人」、「學習成長」對自己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負出,對自己的生活享受帶來極大的負荷(「再做落去,我就無晒life 啦!」)。但對比那些「爸媽早死」似的肢體(Karen 語),這些所謂的「犧牲」,真的是雞毛蒜皮。
….講個比喻。我記得Simon 說過,香港人都有愛心,因為每次籌款都捐很多錢。但我想問的是,如果有個婆婆真的在中環銀行區跌倒,還是上班時間,有多少人願意留下幫助這位婆婆?又要打電話回公司解釋,又犧牲重要時間,又可能被人說「懶好心」,還是留給其他人幫助吧。問題是,去捐錢未必需要犧牲,但要做到這樣去幫助人就必須放下自己的事。
我說過很多次,我們今天若有甚麼頭暈身熱、工作過勞、考試捱夜、入伙開鋪,第一樣犧牲的必然是教會和身邊的弟兄姊妹。Karen 說「捐錢未必需要犧牲,但要做到這樣去幫助人就必須放下自己的事」當然不錯,但我今天要問的是:當連捐錢我們也經已覺得是大犧牲而不太願意的同時,為幫助人而願意放下自己整個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豈不是更見不可能?我說的不是一次半次的不便和遷就,而是改變生活的習慣、放棄自己享受娛樂的那種「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越來越發覺,安享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是感受不到神所應許豐盛的生命。唯有當我們肯去放下自己,去拖著神的手行這一生的路程時﹐我們才會知道神所預備的是有那麼多。
是的,這正是那最弔詭的秘訣。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