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蓮:寓意解經——華人教會的釋經(二)
[系列目錄]
自初期教會至華人教會,寓意解經一直長久地被廣泛應用,雖然時至今天,後者已演化至帶有貶意,但寓意解經卻不僅是道道地地的華人教會釋經傳統,更是兩千年來的教會傳統。
何謂寓意解經?
寓意(allegory)是指經文含有比字面更深的意義,經文只是傳達更深屬靈意涵的渠道。因此解經者必須掌握開啟神隱密言語之鑰匙,才可解釋經文。新約期間,「基督中心」是寓意解經的重點,彼得、司提反、保羅都藉此開啟舊約對耶穌基督的預言。
教會歷史上的經典寓意解經
繼承使徒傳統,初期教父都透過寓意法為解釋聖經之途,俄利根和奧古斯丁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對耶穌所說的比喻的每一個細節作詳細解釋,就如主耶穌親自解釋的「撒種的比喻」的做法。奧古斯丁對「好撒瑪利亞人」的解釋,是其中一個典型:
比喻的內容 | 寓意 |
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人 | 全人類的代表:亞當 |
耶路撒冷 | 天上之城 |
下去 | 墮落 |
耶利哥 | 我們朽壞的生命 |
盜賊 | 奪去人生命的魔鬼和他的使者 |
傷口 | 要得赦免的罪 |
祭司和利未人 | 舊約時代未能得救的人 |
撒瑪利亞人 | 看守和保護人的基督 |
油 | 希望、安慰 |
酒 | 勸勉 熱心作主工 |
牲口 | 主給我們的肉體 |
坐在牲口之上 | 相信基督的道成肉身 |
客店 | 教會 |
寓意解經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以救恩為經緯,處理整部新舊約聖經,可說是對神所計劃的救恩歷史的完全肯定。不過在此方法下,聖經除了指向救贖論外,便沒有其他重要的教導了。
[link]
——————————
思省:
寓意解經的問題在於將(通常是舊約)經文密碼化。像以上「好撒瑪利亞人」一例,我們對第一代的受眾能體會所謂「寓意」的解釋存疑。而按照經文的脈絡,耶穌說這比喻之意是回應「誰是我的鄰舍」的提問。作為當時的受眾,作為福音書後來的讀者(包括我們),這樣的了解是最自然和合理的。
這樣的「寓意」 說實在點,就是一種「聯想」,在華人教會中幸好因為對救贖論的重視,所以「聯想」沒有變成「亂想」,詮釋的結果仍然很四平八穩。但詮釋的方法和過程卻很成問題,總給人「係你至諗倒」的感覺。
另外,我們常忙為著新約引用舊約的方法提出辯護,將表面上看似「寓意解經」、亂指一通的表現說成是當時猶太文化中普遍接受的midrashic釋經,或乾脆說新約的作者有我們所沒有的權柄去以這些方法引用舊約。但近年的研究(Hays、Pao、Watts等)卻指出這樣的辯護是沒有必要的:當我們留意引用經文的時候,引者可以是直接引用,但更可能是藉一句而牽起整個故事和傳統(像保羅引用哈2.4「義人必因信得生」),換句話說,問題不在新約的作者,而是不明究竟牽動甚麼故事和傳統的我們。
Filed by edmund at 12.09 am under Faith |
No Comments
Reply to “朱秀蓮:寓意解經——華人教會的釋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