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CNN

Thank you Karen for your endless inspi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I learned another new acronym today:

CNN — Christians Nosy Network

Yes, and we are in this together!

冇訂企?

牧者的工作牽涉不同層面的人,非如一般工作;比較類似的可能是社工和心理治療師。究竟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然而,比社工和心理治療師更加複雜,牧者所處理的,並非獨立「個案」,因為當時人與牧者,都是長期處於相同的群體之中。於是,不能像社工和心理治療師,能簡單容易以「X某」或是「Y君」,來表達牧者因某些人與事所帶出來的個人感受。不容易,是因為群體中,別人很容易能從牧者說話的「蜘絲馬跡」中,而找出當時人。所以,就算你將人名、地方全部抹掉,仍然有可能因為你想抒發自己的感受,而在過程中暴露了別人的私隱/身份。

而我在說的,只是牧者的「感受」而然,對某事的「意見」,就更加不用說。

有點像公眾人物或代言人,牧者的說話代表著他所處的群體。要將個人言論和「代表言論」分開,不是加句disclaimer就成的。如blog、facebook一類,本來任何人都會接受是用來表達個人意見的空間,牧者的加入,會突然變得不同。當然,你可以用匿名的方式繼續生存,但這只是一種權宜之策,除非你寫的是沒有面孔、沒有處境的廢話,不然,總有被「揭發」的一天。

而這樣被揭發的一天,會比你一直以真姓名來書寫而得的批判,更加似世界末日。

所以,back to square one。

牧者究竟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的空間?

或者,將問題轉一個角度,我們可以問:「牧者公開自己的個人感受是否合適?」我們可以像德蘭修女一樣,不用聽眾(或說只要神作為聽眾?),每天寫著自己的私人日記就可以了嗎?為甚麼我們需要公開?為甚麼我們需要聽眾?是為了獲得別人的應同?而這裡說的應同,不一定需要別人以正面的說話回覆。被應同,可以是一種被尊重的感受。尊重,可以有聲、可以無聲:尊重這片(虛擬)的地土,是屬於你自己的。

哈哈,竟然說到「土地」的問題。

粵語的一句「攪到我冇訂企」(廣府話,意謂「沒有地方立足」)可能就說出這樣的悲哀。想到這裡,其實整個問題是否真正是關於「空間」?而不是「可否有自由」、「表達自己意見」?

牧者是否有「空間」?或者說,牧者有否屬於自己(而且可以話得o下事)的地方?好問題。傳統上,牧者是個既監視人、又被人監視的對象。何止個人被監視,連他的家人,並家人的家人,也可以是被人監視對象。監視或者說得嚴重,可以用「觀察」來掩護,而觀察的目的,可能有兩個:一是為效法、二是為揭發。但不論如何,這樣的長期被「觀察」,再或者加上因為兩三次被人以超高清的放大鏡,將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合比例的放到天一樣的大,所以就被嚇怕了。

於是牧者覺得要找回屬於自己的地方。一個「內有惡犬」的招牌高高的掛起,卻是透明的。所以,請你不要誤會,這裡絕對不是「兒童樂園」,這裡沒有提供「塗鴉牆」,可以供你說你喜歡說的。不請自來,碰個損手爛腳,都是因為,這是牧者的私人空間,或者,是他淨下一丁點「可以話得o下事」的地土。

而當,

這丁點地土都被抹殺,牧者將會怎樣?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will inherit the earth.”

—————–

後記:這是一個think out loud的文字練習。請你留意, 形式(或選擇不用某些形式),也是在傳遞某些信息的。

[或者相關,或者無關的連結:littleho — 胡牧擱筆之迷]

不能失去

昨天晚上的擘餅聚會,提到全球的經濟問題。一位弟兄提醒我們:從資料數據顯示,年青(我想是指40歲以下)信徒的消費模式和理財的方式,基本上是與同年齡的非信徒無異。於是面對公司的裁員或其他的突發事故時,在沒有其他「靠山」下,恐懼與徬惶就成了dominant 的情況。因為我們,從沒有認真地(而不是麻木地喊口號)問過自己:「甚麼是我可以失去的?甚麼是不能失去的?」

若我們不能從信仰的角度,尋找並堅持這問題的答案,我們最終,只會淪為這問題的一部份。

Domine, miserere nobis.

你知道味?

Karen大件事,你知道味?

歷史時刻


[左至右:溫哥華的Alan Yu,香港的Littleho,多倫多的Edmund]

是歷史時刻。

哈,最少對我們這三個傻人來說,是如此。

雖然是先見文字,後遇真人;
但是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是網絡的神奇?
是相近的年紀?
是共同的passion?

我想,都會是,然而卻不只這些。

因為我們接連於上主的故事,在溫哥華、在多倫多、在香港——祂的故事;
因為這個故事,我們的心連在一起。

從校園事工,到堂會事奉,說著、笑著。說話的背後,帶著能成為祂故事一部份的興奮…

是歷史時刻(historical)。

因為這是屬於祂的故事(his-story)。

謝謝你們,是的,後會有期

——-

Alan Yu 說:「能夠如此團契,真好。

Grace@HK

I thought a few of you are eager to see the following photos. So I decide to post them before our trip to mainland starting early tomorrow morning.

—-

Musing from Karen.

最快樂的事


(偷偷取自Kan的作品)

那個下午,叫我最快樂的事,在我們當中還有一個被邀請來參與的重要人物。雖然Jason和他們的家人並未認識神,但是他們都願意在神面前見證Jason和Peggy向神、向對方作出的承諾。若要婚姻穩固的話,我相信這位重要人物,這位愛我們的神,也需要在往後的日子繼續參與在你們這個新家庭中。

愛我們的神能夠塑造我們成為一個識得怎樣去愛的人。因為我們知道祂是叫人和好的神,祂也會幫助夫妻之間能彼此的諒解,甚至在需要的時候,彼此饒恕、和好。神就好似一支強力的膠水一樣,能穩固關係,甚至修補裂痕。

Peggy和Jason,你們相信不但在一個美麗的禮堂行禮是重要的,更加相信這是一個很嚴肅,在神面前作的一個一生的承諾。我深信,當你們願意親近神的時候,神就能夠將你們拉得更近。

願神賜福與你們。

唔嚇得

話說晚上回家,Cc突然一句:「Edmund你有盒嘢呀…」

看見枱上的Amazon盒子,老婆自然繼續說:「是不是訂了書?」

「無呀…」心裡突然出現千個問號…

無呀,我明明無訂過書,哈?定係自己真係唔記得?
無理由呀,訂書我實送去教會,不會寄來屋企…
唔係掛,今朝先說自己是否老了,唔通真係老人痴呆?
定係,我上網噤錯掣自己都唔知…咁大劑?
定係…

突然間,
我的自信心跌得勁過今日的道指…

一邊心感不妙,一邊打開盒子,

看到兩本熟口熟面的書,
弊!明明是自己的心水,訂咗都唔知?死啦、死啦,駛唔駛睇醫生…

——

阿湯生湯太,

下次送書俾我,
拜託預先講聲,

因為經此一役,
我發覺我唔單止有老人痴呆,
而且極可能有心臟病,
真係唔嚇得…

正因如此,小人需要專心休養,
你們所要的讀書報告,哈!

等下啦…

——

Thank you so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