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 2006
之前:
——————–
講道是在傳遞信息,傳遞的方式不只用口,亦不可能只用口,卻是整個生命。
有人覺得講道是先知的職事,我不反對這個看法。但我反對以自己的推論套上「先知」的角式上,進而要求講道者有他們以為的「先知」表現。
先知,不是「未卜先知 」、更不是「問米婆」:前者是為娛樂別人的好奇心而存在;後者是沒有任何「人味」、鬼上身式的在說話。有人講道喜歡推測世界動向,有人像頒佈十誡在台上選讀聖旨,兩者都不是講道作為「先知的職事」中的先知的特點。
先知講道,更不是一味得個「鬧 」(罵)字。只有責罵、沒有建立,單拔出而不載種,極其量只完成召命的一半(或說比一本也沒有的還不好),說真的,心態上似報復多於建造。
以上的都是誤解。那誤解在於講道之人好像可以把自己放置於他所處的群體之外,在局外向局內人說話。
但這是誤解:講者不可能如此了解自己,聽道的人也不可以這樣要求講道的人。
先知從頭到尾都是局內人。當神的審判來到,他是首先受審判;同樣神的安慰來到,他也首先受安慰。他為著自己的民族憂心,也為自己家裡的人而哀傷。在這點上,先知實在於心態上與祭司無異。
因此,我以為的合理結論,是地方教會應減少外來講員的邀請(我沒有說不可以請),讓群體中牧養的人來擔當講道的職事。因為他們了解家裡的實際情況,不會講些放諸四海皆準的空談。在講台上痛斥當中的罪惡、勸人回轉的人是他們;在台下幫助弟兄姊妹面對罪惡而助人成長的也是他們。試想想,你給別人亞媽,在毫不理解你的實際情況下,把你罵個狗血淋頭,你會服嗎?
「但我的傳道人/牧者講道不夠動聽!」,有人抗議地說。
當然,那是講道之人的問題。但我得邀請你留心細讀聖經中的各篇講章(包括耶穌講的那些),有那一篇是你認為「夠動聽」的呢?讓我再說,講道的人有不能推卸的責任。但我認為這真的不是問題本身,卻是我們作為聽道之人推卸自己如何聽道的責任的借口。(關於這點,以後會再談)。
有云:「聞聲不如見人」。這對講道的人和聽道的人,尤其重要。能看見活著的道,實在比能聽見的信息震撼得多。講道者用自己生命來表明所說的道。這才是信息的全部。聽過不少次作主席的、代禱的,重複地說:「求主膏抹講員的口…」我不知道這句說話的聖經出處在哪?若果是賽6.7那就更加糟糕,那是先知的出道差遣禮,不是講道前的禱文呢!
更大的問題是,講道者不是單用口講的!講道者是用自己的生命來解說所傳講的信息。是他將自己的生命押在這道上。說「求主膏抹講員的口…」就等於說:「你的生活我不理,你就是給我講一篇好道就是了。你的生命聖潔與否我不知也不想知,就是神單單潔淨你的口就夠了。因為我關心的,就是你口所講的而已。」
你認識你的牧者嗎?你認識你教會講壇的講員嗎?誓要等他來認識你,既不合理(他的job description,你的會友手冊也沒有這樣寫),也不切實際(舉例300多人的教會,你說你要等到幾時才能被認識?)。既然不認識,就自己主動去認識吧!等甚麼?你不認識,又怎可以期待了解他的信息?(這與釋經的原則一樣)你不知他的為人,怎能感受他所感受的?要明白,「聽篇好道」,從來都不在乎聲線、文字或佈局,卻是在乎你感受得到他所感受到的與否。
還等甚麼?
Aug 22, 2006
之前:
——————–
講道者是在傳遞信息。信息的來源並不在講道的人,是在神。就這點,人常有兩個不同的結論:
- 信息的來源是神,那麼就不要編排 任何形式的講題和系列講道。禱告!求神將要你說的說話讓你知道。當然,這得有個限度:我還未見過真正空槍上陣的人(當然那些講了幾 十年道的人,沒有預備也可以說三兩篇「跑江湖」的道也沒有人知不算在內!因這不是真正等候神給你信息)。似乎預備還是要預備,不過是早或遲罷!
- 信息的來源是神,那就讓經文決定要講的內容。這樣的形式可以很不同。有人喜歡一年之初計劃一系列的講道題目;有人喜歡放棄自己找講題而用「經課」 (lectionary)來決定內容。不論如何,就是要落實所謂「不是你選經文,是經文選你」(you don't choose your text, the text chooses you)的原則。
對於以上的兩個結論,雖然不同卻是來自相同的動機:讓神有最 大的空間說話。(1)的假設是「我不預備,由神預備」。(2)的假設是「我不決定內容,由經文決定內容」。但說到底,兩者還是需要預備。因此我不見得兩者 只可二擇其一。也不見得一個怎樣對,另一個怎樣錯。以自己為例,我喜歡用(2),但這是背景和習慣而已,沒有甚麼大道理。過程的細節如下:
- 我今年的講道主題是新約人物,這是總方向,目的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應付的範圍。若不是甚麼特別的原因,是盡量不會改的。但我並沒有事先設定所有我要講的人物和每次講道的主題。主題都是預備講章的時候,所得出的結論,而並非前設。
- 同樣,預備的時候,我是先將經文排列出來。並作出基本的詮釋工作。當然,若果是經卷式的講章,那每一次都是順序的一段經文。而人物討論就要先看看所有直接間接關於這人物的經文,按上文下理先獨立地做釋經的功夫,再將各段連結起來,匯合出各段經文所展示對這人物的一個總輪廓。
- 在這個過程中,神是透過各段經文先說話,而我則盡量不對這人物過早下定案,容讓經文的描述告訴我這個人物是怎樣的。如此,我希麼可以達到的是我既 可以在一定的範圍內作預備(不言的話,每次不是「求籤式」的狂翻聖經,就是只用自己喜歡/記得的經文,作「未講先知」的講道),卻又可以避免將自己的觀點「讀入」經文之中(我說過,這是eisegesis)—是要求聖經講我們想聽的說話。
- 如此,我是盡量做到「不是我選經文,是經文選我」。但明顯地,我需要有一個可以應付的範圍在先。不言的話,這只會是口號空談,不能,亦不可能落實於真正的講道中。
至於用傳統主流教會的lectionary亦並無不妥。但要明白它說到底也是人編出來的經文列表,本身並沒有自己計劃以外的特別好處。不要以為依照經課表來講道就等於真正是「讓經文選你」、「是神在說話」(有時候,為了要達到舊約、福音和書信的貫穿,卻不惜犧牲了經文個別的處境)。說到底,還是你將自己要作的編排交了給另外的一批人代你先決定罷了,其實並沒有甚麼大分別。
說到這裡,你可以想象講道者在準備的過程中實在有不能推卻的重任。正因為講道者是在傳遞信息,所以非但不可馬虎,更是要確保他所說的是來自要他作傳遞的那位,而不是自說自話。對我來說,有計劃的講道是確保自己不落入自說自話的危險。若要我用上「我不預備,由神預備」(1)的方法,我反而會容易在沒有「領受」的情況下在自己的講章上加鹽加醋,那就適得其反了。
Aug 17, 2006
說過要寫一點關於講道的分享,希望弟兄姊妹明白何以主日崇拜中的講道是這樣而不(可以/會)是那樣。當然,我不可以代表所有人說話,但至少,這代表著自己的原則和背景。將系列名稱定為「傳•道•人」,不是為了說明某種職銜的重要,而是說明這系列的幾個重心:
「傳」:講道是在傳遞信息,而非自說自話。講道者是傳遞信息之人。傳遞的方式不只用口,亦不可能只用口,卻是整個生命。
「道」:講道是讓聽道的人認識神的道。神的道是聖經,更是聖經所「見證」的耶穌基督。講道本身亦是一個「見證」,見證著聖經所見證的基督。而正如基督的神人二性,祂是完全的神、完全的人;聖經也是如此—完全是聖靈的默示、完全是人的寫作。同樣地,講道亦有它的神—人特性:講道時是神在說話,也是人在說話。
「人」:講道的過程中,人是蠻重要的。講道的人,先聽後講;聽道的人,也聽也講。「講」包括了「聽」,「聽」包括了「講」。正如講者的「講」不是口講,聽者的「講」也不是口講。聽而不講,其實,根本不識聽。
以後我會還繞這些主題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