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借書•睇書

借書

碰巧教會有一姊妹問我借本書,令我想起在我office的bulletin board上,貼著我的借書「十不」:

  • 缺乏誠信的人不借
  • 習慣不良的人不借
  • 轉借於人的人不借
  • 不能交流的人不借
  • 附庸風雅的人不借
  • 喜歡應酬的人不借
  • 有書不借的人不借
  • 打發日子的人不借
  • 尋找刺激的人不借
  • 喊苦叫累的人不借

當然這姊妹不屬這任何一項!

在「十不」之下,都記著借書人的名字並書的借出日期。我不像我的另一位同工,隨意任人取書。結果藏書肢離破碎,不是見上不見下(集);就是再買回來,人才送回借出那本,攪到幾本幾本咁,似賣書多過看書…

我自己的原則是:預計會睇多過一次的書,買。一次玩完的,去神學院借(順帶一提:Tyndale圖書館人人入得。要借書,申請張external member library card,一年$75,任你借),還有猶疑的,索性上網看看有沒有review或summary之類。很多時,看過之後,感覺只係一般,結果買到慳番。

[link: 我的十不借書觀]

睇書

至於睇書,我通常會同時開幾本。但切忌本本一樣類型(Anson,你要上堂,無法!),否則自己混淆亂砌,揾自己笨。要留意你自己的精神狀況在一日的高低節奏:對我來說,朝早食過早餐,我精神最好,在沒有甚麼事情發生之前,可以看一些比較複雜、學術性重一點的書(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 就是我現時的餐後閱讀)。

出外午飯或晚飯,時間短,但勝在一個人夠清靜,我的習慣是帶同一篇article送飯。例如上星期四,我看的是Paul Stevens o既 The other six days的 Epilogue。再之前一日,我則將NET版的《歌羅西書》印在letter-size紙上,一邊食飯一邊記下observations。在這裡,絕不可以帶那大部頭的,不然食到天光也未睇完;而且就算睇了,下次繼續定必又會忘記前文,浪費時間。短文的好處是一餐飯搞掂,完全獨立,又有成功感,明無?

當然,在我家廁所,定必有另一款的讀物。散文是最好的選擇。這時,《中信》、《海外校園》、《舉目》,都是不錯的選擇。粱文道的《味覺現象學》就是這樣完成(這是好書,絕無不敬之意!)

睡床邊,又是另類閱讀,故事性比較強的例如小說、傳記等都是好的選擇。另一可能是每章頁數比較短的書。因為每晚都讀,就算要有一點貫串的了解要求,都應該沒大問題。唯一是,書的內容必需簡單清楚。我在這時是不可再動腦筋!若然作者有點幽默感,等你有個sweet dream 就更好啦(Steve Chalke 的Change Agent就是這一類)!

讓我再說,這是我的讀書方式;是基於對自己一日的精神狀態的了解。絕非人人一樣。我只希望鼓勵你,若你看書覺得舉步艱難,可能是你忽略了自己的生理時鐘,在不合適的時間做不合適的事而已!

[link: 你在讀甚麼書?]

Tags:
Filed by edmund at 12.01 am under Culture,Faith,Family |

No Comments

Reply to “借書•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