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7)

[系列全文]

Bailey, Kenneth E.
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Gospels

全書目錄

Part 3: The Lord’s Prayer
7. The Lord’s Prayer: God Our Father: Matthew 6:5-9

全書的第三部份,集中討論太6的主禱文。Bailey一針見血的指出:相比於當時文化對君王那種「越長就等於越重要」的稱謂方式,耶穌的「我們在天上的父」是出奇的短小和革命性。不但如此,以亞蘭文的「亞爸」(abba)開始祂的禱告,而不是希伯來文或希臘文,說明耶穌拒絕了「神聖語言」(sacred language)的可能。這對古代或現代的教會對某種語言(拉丁)和語法(例:KJV)的傾慕,耶穌的表現有指標性的作用。

除此以外,姑勿論「我們在天上的父」是否耶穌獨創(Bailey反對),但肯定的是這一句確實突破了舊約將上主比喻為「父親」的用法。「上主我們的父親」(metaphor暗喻)、「上主對我們關愛猶如我們的父親」(simile明喻)是絕不同於說「爸爸,早晨」!因為後者不再是比喻,而是以「父親」作為對象的頭銜(title)。這對我們今日開口埋口都「天父」的信徒來說,我們實在是「想當然」地乏略了。

但這「天上的父」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危險的是我們將人對父親的個人或文化了解,投射到神那裡並將之無限放大。Bailey指出,我們必須從耶穌自己對父親的形容來重申為「父親」下定義。浪子比喻中的父親(路15),正是這樣的一個重塑。根據何11.1-9,耶穌重申描繪父親的形像,以分別於當時的父親形象。引用埃及新約學者Ibrahim Said對路15的觀察:牧人失羊、婦人失錢,他們尋找的表現都是在當時文化中正常和合理的。唯有浪子的父親,他超越了當時父親所會作的,這確實是不可思議。

在後段,Bailey再討論「我們在天上」的含義。「天父」,是「我們的」,於是每當我們抬頭仰望父神的時候,我們也被提醒去看看與我們一同仰望,在我們身邊的眾弟兄姊妹。在這地上的每個角落,都有著屬祂的兒女。唯有一個合一的家庭,才能顯出「我們在天上的父」的真義。

Tags: , ,
Filed by edmund at 12.12 pm under Faith |

No Comments

Reply to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