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也談所謂「香港主日」

若說這是為「跨宗教」那種所謂祈福聚會的講章,而要自然的「去耶穌化」、「去上帝化」,這倒還可以理解。

但這明明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所定的「香港主日」講章,那我就得問問我們的「主」去了那裡?

除了為中國奧運歌功頌德、從四川地震看出兄弟之愛,真的,在一個主日中,

沒有別的可以寫/講嗎?

君不見其他的「 環保主日」、「亞洲主日」,有同樣的「無主」情況。而從邀請信得知,這是顯然是「盼望有關的參考資料蒙貴堂回應及採用,造就貴堂會友」的資料,再留意禱文也未有這樣的情況…

究竟有甚麼不能寫、寫不出?

更要問,協進會中有沒有人看過講章,然後才出街?不論「有」或「沒有」,這又代表了甚麼?

還是從心底裡,真的只會為「人」而驕傲?

[HT:豪仔]

Tags: ,
Filed by edmund at 10.44 am under Faith,Politics |

3 Comments

  1. Hilda

    其實篇講章沒有刻意地提到「主」、「神」等字眼,某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去過中國大陸傳福音/跟福音機構到大陸做義工),為了「討好」一些還未信主的朋友和政府官員,甚至希望傳媒播放出來,有時都要靈巧像蛇。只是我認為,既然講章內已經提到祝福和詛咒的關係(rather biblical),撰文者大可以在這方面著默多一點,另改用例如「上天」等較為中性的字眼,闡明神的慈悲憐憫愛眷,以及兩地人民之間(包括教會、慈善團體、學校)的友愛祝福等等。有時候,在一個公開場合要講一篇適切眾人的道,真的好困難,但往往人生的經歷和例子是最佳的舉證。

  2. 這正是我的問題。依你所說,若這是為了「討好」非信徒、或只求傳媒播放,我當然理解(雖仍然不能認同),這是我一開始以「跨宗教」角度看的原因。

    但若你跟著協進會自己對這些特別主日的定位,從他們的邀請信你可以了解這些講章和禱告是提供給信徒的。

    另外,所謂「祝福和詛咒的關係」,作者只是說「好像是由祝福轉為咒詛」,文後還是一種「人定勝天」的邏輯:在參與苦難之中,必能將「看來是咒詛的災難,可以化成一份祝福。」

    平心而論,我不覺得這是怎樣的biblical。

  3. Hilda

    同意,「祝福和詛咒」是很biblical的題目,但內文對有關的題目有不清晰的理解,我有點懷疑:寫邀請信的與寫講章的不是同一個人。

Reply to “也談所謂「香港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