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the trail of a family becoming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3)

[系列全文]

Bailey, Kenneth E.
Jesus Through Middle Eastern Eyes: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Gospels

全書目錄

Part 1: The Birth of Jesus
3. The Savior, the Wise Men and the Vision of Isaiah: Matthew 2:1-12; Isaiah 60:1-7

留意近年新約的研究,都將耶穌和保羅等人物的教導,對立於羅馬的帝國霸權。這種以民族處境的解讀尤見於Caird、Horsley和Wright等人。Mcknight在99年寫的A New Vision for Israel 是這課題很好的入門。當然近年的Walsh & Keesmaat則將這討論帶到與現代西方文化作比較。

然而Bailey在這一段的起首卻提出:太1.20-21的特點在於說明耶穌降生的宣告,將當時一般認為罪惡是外在的想法,扭轉過來:看自己為被欺壓者是當時普遍猶太人的心態,但馬太(和路加)卻指出耶穌的降生是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文法上,說明是他們自己的罪惡)。這是極為不受歡迎的。施洗約翰和耶穌的信息在當時激起如此反抗亦因如此。換言之,受迫害並不會自然的造就出超然無罪的苦主、被罪者也同樣是犯罪人,同樣需要悔罪和拯救。

跟著的討論是關於賽60.1-7和太2的關係。賽60.1-7是猶太人對將來耶路撒冷的憧憬,但這始終未有實現。馬太選擇性的記述博士來朝的聖誕故事,是要指出昔日對耶路撒冷的祈盼,今天要實現在一個嬰孩的身上(黃金、乳香、眾子從遠方而來…)。Bailey說這是馬太的「去錫安化」(de-Zionize),這嬰孩耶穌,將要取代耶路撒冷作為神子民信仰的中心。

Tags: , ,
Filed by edmund at 12.01 am under Faith |

No Comments

Reply to “以中東文化重看耶穌 (3)”